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借命 > 第三百九十章:月光码头

刹那间,我仿佛又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宽宽的河道蜿蜒而下。

    两岸青山葱翠延绵环绕,对岸河滩上,却是广茂的青草坪。

    我站在船头,仰望着河岸陆续下行的人们,一动不动。

    这是个渡口,渡船泊在岸边,渡客正三三两两的上船。

    地貌很熟悉,隐约竟然是小时候,经常嘻水的黄家河月光码头呢!

    遥望对岸,可以看到一条石板路,从半圆形码头开始,一直往岸上延伸。

    石板路两侧,有几株挺拨的大松树,沿着大道栽植,能遮内挡雨。

    大树颇有年纪,高大巍峨全向下流倾斜,有株己经俯压在岸边。

    显然,这是以往发汛的时候,奔腾的河水将之冲倒的原因。

    再看两岸,竟然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大都荒无人烟。

    除了道路两侧,四面只有很少的人家……这是什么时候?

    在我的印象里,沿岸哪有森林,不都是村里栽种的柑桔吗?

    再看登上渡船的渡客,就更奇怪了。

    所有人的穿着,怎么瞬间都复古了?

    我发现船尾静坐,正在抽烟的老艄公,竟然留着长长的辫子!

    再反过手去,这才发现自己的脑袋上,也顶着一条辫子!

    我吃惊的明白,自己竟然回到了清代!

    而且,我当时正握着船篙,站在渡船船艏!

    “伢儿,支紧船身,船在晃动把稳了你出什么神!”

    船尾的艄公拿下烟斗,冲着我一声吆喝……他是我爹?!

    我赶紧将船篙插入江水,用力别住船体,免得它再晃荡。

    虽然有些狐疑,但我并没有为什么在这里的凌乱感觉。

    眼前的一切都那么合理,我丝毫没有做梦的感觉。

    依稀记得,我曾经去过很现代的时候。

    那时候的河岸,隐约不是这样的。

    没有森林,也没有这么原始的渡船。

    甚至是对岸的月光码头……都被拆掉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曾经有过做梦的感觉。

    记忆里的那些影像,就像是我过去做过的梦境。

    在我的意识之中,有很自然的感觉……

    眼前才是我真正存在的现实世界。

    我知道,这就是黄家河渡口,它连通的是黄家河、岔头的官道渡口。

    渡口所在的位置,跟附近的大户黄家河大院毗邻,就叫黄家河渡口。

    黄家河渡口直通圣觉寺,上行安江去黔城洪江。

    安江在圣觉寺上约数里,在当地是较大的经济集地。

    渡口附近有几个大户,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

    他们分别是麻元塘、黄家河、三元脑和仁建。

    再往上,还有上游的林家大院,卢家大院的高坡宫。

    再上去就是红村,中山元直至安江市集,安江是附近最大的码头。

    麻元塘、黄家河三元脑算是该处显赫的大户了,都是当地的名绅。

    当地素有麻元塘晒印子,黄家河晒银子、三元脑哂顶子的说法。

    南方气候潮湿,每逢六月初六,便会将珍贵的家什拿出来晾哂。

    每每此刻,麻元塘晒的就是官印,黄家河银票,三元脑晒是官帽。

    黄家河码头处于岔头跟黄家河官道之间,有很美的名字,叫月光码头。

    当然,这并不是文人骚客诗意的结果,是因为码头上石板的形状。

    整个泊船的码头,是一块弧形大麻石,呈半圆铺在沅江河边。

    因此,一眼看去就如同一轮丰满的新月,称为“月光岩”。

    在地貌复杂的湘西,多山林密山道崎岖。

    因此,水路和码头往往是交通枢纽。

    比如,眼前的黄家河月光码头,就是个颇具规模的官道大渡口。

    安江沿河而下至此,依次有许多渡口,没有一个像月光码头那样热闹。

    码头连接着直通圣觉寺官道,上走安江去龙标县府洪江等地,算交道要道。

    渡船是圣觉寺的亩产,圣觉寺是附近著名大寺,也是湘西三大寺院之一。

    至所以修建这个码头,是为了方便岔头、羊坡、黄岩乃至蒋家冲新店的香客。

    每到初一十五,信男信女都会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来到圣觉寺朝香。

    朴实的农民们,将信仰忠实的奉献给寺院里的佛像,祈求风调雨顺。

    因此,月光码头算得上大码头了,河岸上有店铺颇为热闹。

    每到安江逢集,尤其是清晨时刻,过河的人就达到了高峰。

    安江集市频繁,逢每月2、5、8日便是热闹的赶集日。

    每到这天周边的乡民,就会挑着作物山货,干鲜菜肴四面八方入市。

    乡民勤快,往往摸黑起早,凌晨便前往集市出售,一旦将手头的东西变卖,便开始购置相应的日用需求物品,若有闲钱,再给妻儿置些零食衣饰,胭脂水粉。

    因此,每个集日都如同过节,男人早早上街,妻儿在家翘首期盼。

    这种方式,当地人称之为“赶场”。

    安江算是沅江岸边的一个大市了。

    沅江上至托口黔城洪江等地,其中黔城系龙标县衙所在,有芙蓉楼等胜景。

    洪江托口等地极度繁华,素有小南京之称,也算是湘中的盛地了。

    沅水经安江而下至铜湾、辰溪黄溪口,溆浦大江口抵辰溪。

    后东流入沅陵县境,转北至沅陵纳酉水,又折向东北行。

    最终于沅陵出龙标县境,经桃源、常德入洞庭湖。

    顺流而下可达汉阳,江上多见木排,目标都是常德,再转往他处。

    而上行的货船,遇到沅水浅滩急流,往往会雇佣沿岸的纤夫拉纤。

    船靠人力逆水上行,往往在固定的行程之内,就会出现市集。

    因此沿途多船家商人排牯佬,以及逢船揽工的纤夫,还有渔家。

    有人聚集就有商机,于是,除了南北杂货店,更有浓妆艳抹的揽客娼妓。

    当然,月光码头因为离安江太近,所以,自然不如大码头繁华。

    否则,以它的地理位置,应该早就店铺林立,成为小集镇了。

    不过,一到逢集或者亩会时期,码头就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南方的农村,逢集之是,就算是一个关键的交易日了。

    今天逢集,所以码头上人多。

    此时己经正午。

    早早入市的乡民,大多贱价处理了挑往街上的山货,开始匆匆忙忙的回赶。

    要知道,赶集的都是附近的劳力,下午家中还有活计要做呢。

    而我,就是这条渡船上的小艄公,蹬在船尾抽烟的是我爹。

    所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买豆腐。

    撑船排三苦之首,是因为起早贪黑,没有固定的吃住时间。

(https://www.bqduo.com/biquge/83_83929/c4085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