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宋一品权臣 > 第615章 加九锡迁都燕京

汴京开封府,皇城延福宫文德殿。

    九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

    崇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何焕。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张浚。

    资政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洪皓。端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胡铨。

    集贤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吴用。

    以及弘文殿直学士,兼御使大夫陆宰;弘文殿直学士,兼大理寺寺卿樊瑞。

    加上朝中文武百官联名上书,为秦烈加九锡,并请求迁都燕京城。

    面对群臣的要求,皇太后朱璇大惊失色,懵懂的小奶娃赵谨,则是吓得哇哇大哭。

    “众位卿家这是要篡逆吗?”朱璇愤怒的从垂帘之后站了出来,头戴珠玉凤冠,金丝绣凤袍,柳眉倒立,脸色铁青的她,伸手怒斥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皇太后此言大谬。”端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胡铨手捧芴板,踏步走了出来。

    “九锡乃大礼,是对有功将士的恩赐,这是天恩浩荡。”

    胡铨这么说,并没有错,事实上九锡,刚开始确实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礼遇恩宠。

    只是后来朝代更迭,权臣篡逆之前,皆强迫皇帝加九锡,胁迫皇帝禅让,渐渐原本尊崇的九锡,逐渐演变成为篡逆的代名词。

    胡铨话语刚刚落下,李光沉声道:“胡大人所言甚是,所谓时移世易,燕王殿下,这些年为大宋立下赫赫之功,古往今来,亘古未有。”

    “靖康元年,汴京城破,先帝被俘,生灵涂炭,皇室贵胄,惨遭俘虏,国破家亡。”

    “危难之际,燕王殿下,统兵勤王,乌石一战,大破金兵,收复汴京,先帝归位。”

    “建平元年,太上皇南面称制,划江而治,大宋一分为二,大宋内忧外患,金人屡屡入侵,西夏寇边。”

    “天下汹汹,唯有燕王,殚精竭虑,东灭伪帝(赵构)北抗女真,收复幽云,西灭西夏,南征大理,复我河山。”

    “此等功业,功盖三皇,九锡加身,皇天之意。”

    李光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引来满朝文武的共鸣,现在大宋朝堂,内阁六部执掌朝政,九卿五监各司其职。

    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各行省的左右布政使,都指挥使,清一色都是秦烈提拔任用的官吏。

    随着李光、胡铨开腔,早已经得到授意的文武百官,纷纷进言:“请陛下下旨,为燕王殿下加九锡。”

    面对群情汹汹的文武百官,小皇帝吓得哇哇大哭,朱琏瘫坐在椅子上。

    “准,准奏!”知道无法抗拒的朱璇,只得咬牙切齿的冷哼道。

    “迁都之事,事关重大,本宫需要与皇室商议。”紧接着朱璇又态度强硬的说了一句,表达着对迁都的抗议。

    “太后,微臣手中有一份诸王的奏本,赵王、齐王等赵氏诸王,皆表示同意迁都。”

    礼部尚书何焕,迈步走了出来,躬身一拜。

    内侍省押班太监,连忙把何焕的奏本接下,呈送到了朱璇手中。

    “逆臣……”朱璇看到诸王的签名,银牙暗咬,愤怒的暗骂一声的她,强忍着怒气,颤抖的道:“迁都乃是大事,陛下移驾,百官搬迁,这些都需要大笔的钱财,总不能就这样寒酸搬迁吧?”

    “太后所言甚是。”户部尚书胡铨胸有成竹的出班道:“为顺利迁都,燕王已经送来两千万贯,户部也筹措了三千万贯。”

    “微臣计算过,有这笔钱财,足以支撑迁都的各项事宜。”

    朱璇虽然早就明白,既然今天朝臣发难,必然已经深思熟虑过。

    但面对这个事实,她还是无法接受。

    想到自己儿子帝位不保,自己这个皇太后,马上就要沦为废后,她内心就充满愤慨与恐惧。

    “今日哀家乏了,陛下身体不适,退朝吧。”朱璇以手扶着头,叹气的摆了摆手。

    虽然朱璇和皇帝赵谨,都还没有下旨,但迁都之事,却在汴京城中传开。

    赵家诸王之所以会同意迁都,主要是朱仝,带着城卫军光顾了他们。

    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第一个条件开封城,作为陪都,作为赵家子弟封地,世袭罔替。

    第二个条件,贬黜出京,罪名嘛,随便安一个还是容易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赵家的皇室子弟,大部分都屈服了,只有几个不从的,没过几日,都莫名暴毙与家中。

    关于迁都一事,自然是秦烈一手安排的。

    八月初旬,率军回到燕京燕王府时,秦烈让雷横、吴玠、虞允文入京,就是办这件事情。

    至于加九锡这个虚名,则是雷横、吴玠、虞允文入京之后,由李光、张浚、胡铨等人提出来的。

    雷横一行人回到汴京后,携带秦烈的书信,第一时间拜谒了燕王妃朱凤英。

    在偏厅上朱凤英、李师师、李易安三女接见了雷横。

    双方见礼之后,雷横把出征以来,秦烈迎娶了萧塔不烟为侧妃,封了李君瑜为辽国女王,古丽娜扎怀孕一事,如实告诉了三女。

    这些事情,秦烈之前一直没有说,但这次雷横回京,他还是让雷横先行禀告了朱凤英她们。

    “雷大哥,这些年子扬多亏你的照顾,这事我们姐妹知道了,我们姐妹会尽快收拾好行李,到时候再知会你。”

    在聊完正事只会,朱凤英起身对雷横欠身行礼。

    “卑职告退。”雷横向朱凤英三女一拜。

    “二位姐姐,夫君提出朝廷迁都,难道他现在真想登基称帝了?”朱凤英心中五味杂陈,对于当皇后,她并没有什么期待。

    在朱凤英看来,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汴京这地方,易攻难守,容易遭遇水患,又不利于镇守边疆。”

    李易安接腔道:“夫君他提出迁都,必然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

    “子扬走到今天这一步,历经千辛万苦,国家现在统一,他就算不登基,皇室也不可能与他和睦相处。”

    李师师叹了口气,道:“还有他手下的强兵猛将,谁不想更进一步呢?”

    “师师说的对,我们这些姐妹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他安心,无论他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支持他。”

    李易安的一脸坚定之色,为了秦烈,她可以无条件的做任何事情。

    迁都之事,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在钦天监的主持下,小皇帝赵谨、率领文武百官,在十月十六日,在汴京城郊,祭祀天地,祭拜皇陵。

    三日之后,京城文武百官以及家眷,共计四万三千五百二十一人。

    由禁卫军统制吕方、郭盛统率的两万人马护卫下,踏上前往汴京的路程。

    汴京城卫军统制朱仝,副统制李兖、项充率领两万人马,护卫城中百工,以及自愿迁移的十万百姓为后队。

    石勇留守汴京,出任开封府卫所指挥使。

    李若水出任开封府知府,兼任河南行省左布政使,王云出任行省按察使。

    皇帝赵谨、太后朱璇的车驾,在禁卫军的护卫下,历时一个多月,方才抵达燕京。

    而这个时候在燕京的秦烈,命令燕京的工匠,经过三个月的修缮,已经把中都原辽国皇宫修缮一新。

    皇宫的格局,以及各宫殿,皆按照汴京延福宫格局布置,几乎做到一比一的还原。

    以至于赵谨、朱璇进入皇宫之时,都产生了一种回到汴京皇城的错觉。

    十二月初一,在中都皇城延福宫大殿上,赵谨在秦烈的搀扶下,从大殿外走入大殿,登上台阶,在龙椅上就坐。

    头戴冠冕,身穿蟒龙袍的秦烈,赐坐在天子龙椅下首。

    迁都以来,第一次大朝会上,在文武百官的三呼之下,正式开始。

    大朝刚刚开始,内侍省副都知吴全,手捧圣旨,朗声道:“大宋皇帝敕旨:燕王匡扶社稷有功……特进、加九锡,尊尚父,总揽朝政,执掌玉玺,钦此!”

    “恭贺燕王殿下千岁。”大殿上的李光、花荣等文武百官,纷纷向秦烈跪拜祝贺行大礼,一切礼制遵照皇帝。

    紧接着吴全又拿出另一封圣旨,念道:“今日起,皇太后不再摄政,退居坤宁宫,颐养天年。”

    “恭贺皇太后万年!”

    群臣三呼而拜,垂帘之后的朱璇,暗叹一声,挥手道:“平身吧。”

    朱璇之所以同意不再摄政,自然是秦烈与她达成妥协的结果。

    入京之后,秦烈在坤宁宫待了三个晚上,三天三夜的朝夕相处下来,二人达成几个协议。

    朱璇放弃权利,不再垂帘听政,由秦烈总揽朝政,二人保持情人关系。

    并且秦烈做出承诺,给赵谨十年时间,十年之后,赵谨若有能力执掌朝政,秦烈携带家人,以及所属势力,退居海外,永不踏入大宋疆域。

    相反十年后,赵谨若没有能力执掌朝局,他需要主动退位,禅让帝位。

    秦烈之所以对朱璇做出这个承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现在大宋刚刚统一,需要时间恢复民生,秦烈这个时候一旦篡位,国内必然生乱。

    第二、秦烈需要十年的修养时间,他相信再给他十年时间,大宋百姓必然富足,天下归心。

    第三、南洲新大陆的移民计划,同样需要时间。

    秦烈的计划是未来十年,迁移五百万百姓到南洲新大陆(澳洲),如此一来,不出百年,以南洲的广袤土地,以及海洋资源,就可以繁衍数千万人口。

    这样一来,就算是秦烈移居过去,也依旧可以称王立国。

(https://www.bqduo.com/biquge/77_77942/c59932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