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 感知篇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为什么你总是看到你喜欢的事物

感知篇  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为什么你总是看到你喜欢的事物      
              在清醒的状态下,我们知道我们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有没有渴,有没有饿,或者不渴也不饿;也知道自己是高兴还是悲伤,是舒服还是不舒服;我们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去达到一定的目标,所有的这些的心理活动,包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觉知,以及对外部事特的觉知,都是意识范围内的事情。

      

              一个人的意识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所以总是会对一类事物或几类事物比较感兴趣。

或许你会发现,当你逛街的时候,你总会发现你喜欢的东西,这是因为你的意识让那些你感兴趣的事物引起了你的注意,而你再把注意停留在这些事物上,又强化了你对这事物的认识与喜欢。

或许你注意一下便会发现你身边的朋友,他或者她穿衣的风格总体上很类同,或许有的衣服是同样的,只是颜色不一样。

或许你就打开自己的衣柜,也会发现,啊!原来格子衬衫真的有好多件,或者原来波西米亚风格的裙子真是太多件了。

      

              什么是意识与潜意识?

      

              韩剧《我叫金三顺》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金三顺的前男友闵贤佑在她工作的餐厅里举行订婚宴,订婚宴的前一天,他又突然觉得三顺可爱起来了。

第二天,金三顺还是表现得正常工作的样子,可是她无意间在蛋糕上本该写“新婚快乐”而写成了“浑蛋”两个字。

这个让观众忍俊不禁的画面,也反映了金三顺的潜意识,更表现了潜意识魅力。

那么什么时候出现潜意识呢?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意识的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就像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能看到的部份是我们生活中能够明显感觉到的意识,比如自己的爱好喜欢,但是这些我们能意识到的只占整个意识的一小部份,而对我们产生冲突和纠葛影响的往往是隐藏在水面下的那一部份冰山,也就是潜意识。

而前意识是指从潜意识过渡到意识这部份潜意识常常使得人们流露出冲突的口误或者笔误等等,人称弗洛伊德失误。

      

              什么是无意识?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识,都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他的理论对心理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比如,可能你的所作所为通常受无意识的影响,你自己也承认“我肯定是无意识这样做的”。

无意识,也称潜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状态下不能成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而没有意识到的欲望。

正如上问中所提到的“冰山理论”,人的无意识就是那些隐藏在水下的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的绝大部份。

用一个简单地比喻来说,无意识就像一个很大的客厅,各种冲动的客人都拥挤在此,它们都想进去前意识主管的小接待室,以便引起那位叫意识的先生的注意,从而发挥作用。

有一些无意识受到关注,而有一些被拒之门外,被驳回的一些无意识并不死心,也许会瞅准机会再伪装一下混进小接待室,如果总是不能,或许积郁在心就导致了变态心理。

      

              什么是个人无意识?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面组成: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如果说意识是最上面的能被人觉知的一层,那么个人无意识就是中间那一层被遗忘和被压抑的记忆与经验。

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也称情结。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情结,比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批评情结、权利情结等等。

这些情结往往都具有情绪色彩,是一个个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片无意识丛林。

当我们说一个具有某种情结时,是说这个人沉溺于某种东西不能自拔,简单地说就是上了瘾;或者说的是一种深藏心底的情感或纠葛,比如思乡情结、初恋情结、处女情结、完美情结等。

很多情结的形成源于童年时期的一些经验,或许是创伤式的,或许是其他形式的。

但是他觉得也许还有比情结更深邃的东西式。

于是他发现了一个层次的人格,集体无意识。

      

              什么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重要区别在于,集体无意识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种族先天遗传的,而这种遗传的经验和记忆又是不被遗忘的部份,而且还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却又被全人类共同拥有,人人生而具有,婴儿与老人都不例外。

在生活中,人们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有很多,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对黑暗、蛇、死亡、骗子、魔鬼的恐惧等等。

      

              因为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与人类的生理结构同样古老,他记录了人类往昔岁月的所有生活经历和生命进化的漫长历程,而一般情况下人们却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

      

              荣格曾用与“冰山理论”形式差不多的小岛理论来解释集体无意识,如果说意识是露出水面的小岛,个人无意识是潮来潮去而露出的水下小岛的部份,那么作为基地的海床岛的最底层就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这些原型都封存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当中,当集体无意识被唤醒之后,就会成为个人觉醒的意识。

例如,也许从没见过蛇的人,在遇见过也会产生恐惧,就会采取适当的保护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弗洛伊德口误?

      

              在生活中,有时会无意中说错话,那些不是原本打算说的话被称为“口误”,喜欢《老友记》的朋友一定会记得这样的故事情节:Ross和Emily在教堂里举行婚礼,Emily跟着牧师宣誓:“我,Emily,愿把Ross当成我的合法丈夫,无论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都将厮守一生!”

轮到Ross宣誓:“我,Ross,愿把Rachel--”在场亲友顿时大惊失色--Ross居然把Emily的名字错说成原来的恋人Rachel!如果弗洛伊德老人家在场,一定露出会心的微笑:Ross,你的内心深处依然爱着Rachel!      

              当然在生活中,如果注意力没有高度集中或者紧张或者一些习惯使然等等原因,出现口误也是在所难免。

例如,央视国际频道播音员鲁健曾在他的博客上列举了一些播音员的口误,有的把“各位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说成“各位好,这里是中央气象台”,有的把“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请发短信至”说成“移动联通的小用户们请发短信至”等等。

      

              人睡觉的时候有意识吗?

      

              意识的形态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有不同的表现,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而且一种意识形态也可转化为其他的意识形态,睡眠就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人的一生有大约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人们在很早以前在开始关注对睡眠的研究。

近些年来,科学家用脑电波的变化作为观察大脑活动的指标来研究睡眠。

发现脑电波有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当大脑在清醒、警觉的状态下,脑电波频率比较大,达到14-30赫兹,波幅也较小;当大脑在安静、休息的状态下,脑电波频率比较小,多为8-13赫兹,波幅也较大;当大脑在睡眠的状态下,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人做梦的时候有意识吗?

      

              正如上一问所说,睡眠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梦也是人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

通过用脑电仪提供的脑电波的变化可以观察大脑活动的变化一样,同理用眼动仪测定的眼球运动作为指标,也可准确地检测人在睡眠时是否在做梦。

      

              根椐脑电波的变化,可以把睡眠分为四个阶段: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阶段,时长约10分钟。

      

              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高频率、大波幅的脑电波阶段,时长约20分钟。

      

              频率降低、波幅更大的脑电波阶段,时长约40分钟。

      

              各功能指标变慢,深度睡眠阶段,时长约90分钟。

      

              这四个睡眠阶段结束后,会出现一种特殊的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呢,顾名思义就是眼球会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的移动,而梦境也开始出现。

这个阶段大约时长5到10分钟左右。

然后像这样的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到醒来。

      

              什么是注意?

      

              当你骑车外出时,骑到路口时,看到交通灯突然由绿色变成红色,就会引起你的注意力,你得停下车来。

或者也许你在逛街,有喇叭在喊大减价,你会不会闻声而望,那么是什么原因会使得你注意某物体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把目的指向的选择和被刺激物的抓获,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也就是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是指感觉器官有容量的限制,不能同时对所有的对象都感兴趣,只能舍弃一些对象,而选择其中的一些对象。

集中,是指心理活动聚精会神地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平时,我们所说的“注意”,实际上省略了很看、听、想这些心理过程,说全了应当是“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

这也说明注意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心要条件。

      

              什么是无意注意?

      

              假设你正在听课,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打开,哐当一声响,你不由得往门口看了一眼;假设你走在大街上,突然一个广告牌掉了下来,应地一声响,你不由得偱声而望砸到什么东西没有;假设你在图书馆或者书店看书,突然一个美女从身边走过,留下一阵香风,你不由得抬头看了一下美女。

这些就是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就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个人意志上的努力就能维持的一种注意。

那么什么事物比较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呢?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不能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强度大的、突然出现的、对比鲜明的、新颖的刺激比较容易引起人注意,另外,变化运动的、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也比较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什么是有意注意?

      

              如果说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那么,反之,需要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了。

例如,你上课要认真听讲,目不转睛;下课复习功课,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些都需要人的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结果。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定,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学校设定一节课为45分钟也是有心理学根据的。

      

              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有意注意能产生较高的效率,比无意注意更能结出有意义的果实。

因而,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抗干扰的能力,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效率。

      

              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你或许已经发现,当你刚学自行车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两只手握着轮头还摇摇晃晃,稍没注意脚就踩了个空。

而当你学会骑自行车后,你不需要怎么注意,就能顺利地骑下去,甚至两手脱开车把手,很帅很酷地骑着车,还可以看着路边的风景,这时骑自行车就成了有意后的注意。

所谓有意后注意,指通过学习熟悉了学习对象,又有了兴趣,这时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可以将活动维持下去。

      

              试想,如果很多活动或者操作都能变成有意后注意的话,那么我们会节省很多的精力,还可以让更多的精力用在更重要的活动上,就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小明上小学,在家做作业,没做一会又磨蹭妈妈的衣角,想上网。

一边上网,一边吃东西,一边还听着流行歌曲。

上了一会网,爸爸回来了,他又开始去做作业了。

这一个过程当中呢,小明的注意力有哪些特点呢?

然后再看看下面心理学上对注意特征的总结,对照一下小明都经历了哪些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

指在同一对象环境或同一活动上的注意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

指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

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

      

              什么是注意的集中性?

      

              在激光四耀、音乐震耳欲聋的迪斯科舞厅里,如此嘈杂的场合里,只要大声说话,仍可与他人交谈。

这是因为人们对所需要的信息特别加以关注,所以就算在噪音中,对自己想听的说话声,仍旧可以全然入耳。

又或者鸡尾酒会上,人们说话彼此之间轻松交谈;又或者在说人的坏话时,为避免当事人听到而轻声细语,但是还是可以听到。

因为人们通过声音的方向、说话的嘴唇活动、音质与声调的不同来预测对方所说的话,并以此作为了解谈话内容的线索。

所以说心理常识告诉我们说,注意是有集中性的,先从很多信息中挑选必要的,而集中则是对所挑选出来的信息加以专心致志地处理。

      

              什么是注意的选择性?

      

              一位医生、一位房地产商和一位艺术家是好朋友,他们一同去三人共同的朋友一位医生家吃晚饭。

路上他们经过了一条繁华的街道。

到了医生家以后,医生的小女儿请他们三个人给她讲个故事。

艺术家说他沿着街道走,看见在天空的映衬下,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红色在落日的余晖中泛着微光,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房产商说他在街上看见两个男孩子在讨论怎样挣钱,一个男孩说他想摆一个冰淇淋小摊,并把地址选在两条街道的交会处,因为在那里紧挨地铁的入口处,人流攒动。

他觉得那个男孩具有成为杰出商人的素质,因为他认识到了经营位置的价值。

医生说他看见有一个橱窗从上到下都摆满了盛放各种药品的瓶子,这些药品用于治疗各类消化不良,一些人正在挑选。

可是我明白他们所要的也许不是什么药品,而是新鲜的空气与充足的睡眠。

但是我却不能告诉他们。

      

              三个人走的是同一条街道,看到的街道却如此不同。

这里涉及到心理学中关于注意的特征。

人们的生活环境,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

只要你走出家门,就会在各处碰到或接触到种种事物,比如大街上的商店悬挂着彩色广告,晚上闪烁的霓虹灯吸引着人们去选购商品;当你走到公共场所时,会看到“严禁攀折花木”的标语;在汽车站、火车站、轮船码头时,你会听到广播告诉旅客们开车时间等等。

但是每个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却不一样。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而各人的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会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注意选择。

(https://www.bqduo.com/biquge/74_74565/c4216983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