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周公解梦1000问 >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第一章梦与寻梦史      

              梦的定义与特征      

              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缥缈,又真实可见。

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梦境既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迷惘和惆怅。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梦伴随人的一生。

只要人的大脑还有思维能力,梦就会长久不衰。

      

              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人们对梦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大多把梦与鬼神、灵魂联系起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梦的认识也逐渐科学化、理性化。

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人们给“梦”下了如下定义:      

              《墨经》中说:“梦,卧而以为然也。”

也就是说梦是一个人在睡眠中认为自己看见了什么,以为发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

即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说:“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

      

              汤普森在《生理心理学》中说:“梦是正常的神经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

      

              《现代汉语词典》将“梦”解释为“睡眠时局部大脑物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说:“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梦”的解释如下:“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

对梦的本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也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虽然古今中外致力于梦的研究者对梦的定义都有不少高见,但依然很难给“梦”下一个简单、科学、令人满意的定义。

我们只能尽量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梦”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梦是一种主体体验,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包含影像、声音、思考、感觉等多种形式,通常都是非自愿的。

      

              二、梦是一种意象语言。

人在梦中出现的意象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超现实的事物,前者如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器具以及真实存在的个人及其他生物等,后者如人们在头脑中臆想出来的鬼神、妖怪、外星人以及尚未被发现的事物等。

      

              三、梦境常常是荒诞离奇、杂乱无章而无规则非逻辑的,这是由于做梦的时候人们不像清醒状态那样按通常的逻辑程序思维。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具有许多独特性和荒谬性。”

      

              四、梦能够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梦境能够激发艺术创作上的灵感,如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都与梦境有关;而一些噩梦却会使人产生不悦的感觉,甚至会令人因长期恶心、恐惧、绝望而痛苦不堪。

      

              我们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由于局部的大脑组织尚未完全停止兴奋活动,从而引起的一种头脑中的表象活动,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不过由于人在睡梦中与平时清醒状态下有所不同,一些客观印象也会变得混乱不清,所以梦的内容一般总是呈现着混乱和虚幻的状态,以想象或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人的占梦之旅      

              关于古人做梦的文字记载很多,不论是在史书典籍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都有很多关于梦的描述:      

              《尚书·太誓》中记载着武王伐纣时的明誓之言:“朕梦协朕卜,袭于休样、戍商必克。”

这段文字并未表明武王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但在战争之际尚能言其梦境,可见武王对梦的重视。

      

              《晋书》记载,有一次曹操生病了,晚上做梦忽然梦到三马同槽而食,醒来后他问谋士贾诩:“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

主何吉凶?”

其实,这个梦属于兆梦。

三马同槽吃草料,就是三马啃槽,而“槽”与“曹”同音,这个梦预示着司马氏将篡夺曹氏权柄,曹操为此深感担忧。

后来,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为“晋”。

曹操之梦,果然应验。

      

              《三国志·魏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在梦境中见到一位金色天神,身披金光在金銮殿中飞行,汉明帝欲上前施礼,而天神却一语不发,驾云西去。

明帝不知这个梦境有何寓意,于是在第二天向大臣们求解,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一位天神,全身金色,人称为佛,陛下梦到的也许就是他。”

明帝听后心生羡慕,于是召见蔡愔、秦景等人,命他们去西域求取佛法。

三年之后,使者以白马驮回佛教经书,佛教自此传入中土。

      

              以上都是有史料可考的古人之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出现于古代文人笔端的梦境。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

蝴蝶之梦为周欤?”

这段文字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在梦中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醒来后不禁思索:究竟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呢?

      

              另外,在《牡丹亭》、《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梦境的描述,而与梦有关的古典诗词就更多了。

比如: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从以上古人对梦的诸多记述中,可以得知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梦的探索。

做梦是人类最普遍的精神现象之一,它不受民族、性别、年龄、贫富、社会等级等诸多外因的限制,人人都会做梦。

那些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梦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其神秘与瑰丽既令人困惑,又引人向往。

      

              在中国,古人对梦的研究与探索有着漫长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古人把梦与灵魂联系在一起。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依靠简单的思维与强健的身体生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当他们在洞穴中睡觉时,也许会梦到自己正和同伴一起在丛林中追捕猎物。

这样的梦令他们感到恐惧,因为彼时他们的身体仍在洞穴中。

所以,原始人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在他们的身体之外,存在一种可以在睡眠时脱离身体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不依附与肉体,甚至在人死之后也会存在。

他们用这种观点来解释为何他们睡觉时还会到野外打猎,为何能够在睡眠中见到死去的族人。

      

              原始人通过对梦境的思考,逐渐形成了“灵魂”的观念,继而又反过来用这种观念对梦境进行解释,也就出现了早期的占梦活动。

      

              第二阶段:夏、商至秦朝,占梦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商周时期,古人对梦境越来越重视,占梦活动逐渐频繁。

在现今出土的殷墟甲骨中,有大量关于殷王占梦的记载;周人灭殷之后,周王对占梦的态度更加严敬,凡国家大事都要问卜后才定,不过当时还未出现专门的占梦官。

      

              春秋时期,人们对梦境的兆示作用更加深信不疑。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卫卿孔成子和史朝先后梦见卫国的先祖康叔对他们说一定要立元为国君,所以,在卫襄公死后,孔成子果真立元为国君,即卫灵公。

他们之所以以梦为根据,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梦境其实是祖先在向自己传达旨意。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日深,各种思想空前活跃、百家争鸣,儒、法、道、墨等流派纷纷著书讲学,占梦在统治阶级中的影响日渐萎缩,但由于梦本身的神秘性尚未被揭开,所以占梦活动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

      

              第三阶段:秦汉之后,占梦逐渐从官方神学转为世俗迷信。

      

              秦汉之后,占梦已经不再像殷周时期那样作为国家制度而存在,逐渐丧失了作为官方神学的权威地位。

但是,占梦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并与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了民间迷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卜卦、算命、风水、相面等民间方术中的一种,占梦的形式更加复杂、细致,并且带有一定的圆滑色彩,先秦时期占梦的庄重与严肃性已大为减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至唐宋之后人们对占梦之术不再轻信。

城乡集镇、庙会等场所相面、算卦的人随处可见,挂牌占梦的却比较鲜见,即便如此,占梦之说仍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占梦、祭祀与政治      

              据说,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始占梦的人物是黄帝。

      

              按照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

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

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

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

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

根据这个梦境,黄帝果然得到了风后和力牧两位名臣。

      

              当然,这只是一则神话传说,真伪无法考证,但却说明远在上古时期古人便已开始占梦。

殷商时期,梦与占梦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甲骨文中的史料都能证明占梦自出现之始就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梦本来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却为何会被拉入政治舞台,甚至在商周时期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呢?

在此,不妨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占梦活动对古代政治的影响。

      

              一、梦境与君权神授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史记·高祖本纪》      

              光武帝召冯异曰:“我梦乘龙上天,觉悟(醒来),心中动悸。”

异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

心中动悸,大王慎重之性也。”

      

              ——《东观汉记》      

              诚如上面两段史料,倘若刘媪果真有“梦与神遇”的离奇际遇,那么汉高祖刘邦当是蛟龙之子,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龙种”了;假如光武帝“乘龙上天”的梦境属实,那么非嫡子嫡孙的光武帝继承大统也算是受命于天了。

      

              不论这些梦境是否属实,它们都是帝王乃“天命所归”的有力证据。

      

              古代帝王都自居“天子”,为了昭示自己统治天下的地位的合法性,他们常常利用梦的形式,以使百姓认为自己得到了上天神灵的任命,是真命天子,从而换取宗法的认可,虏获百姓的拥戴。

      

              二、梦境与天赐良臣      

              古人的梦境往往有一些固定可循的模式,君王梦得贤臣是其中一种。

与前文中提到的黄帝梦得风后、力牧一样,史料中还有关于殷高宗武丁根据梦中人物形象得贤臣傅说、周文王姬昌梦飞熊得姜尚的记载。

      

              这些流传甚广的梦境一方面赞美了君主求贤若渴的德行,另一方面则昭示君王之德得到上天的认可,故而托梦相助。

      

              除此之外,这些占梦说辞对贤臣能士也大有裨益。

因为这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却大多是平民出身,在重视出身的古代社会,君王的梦境无疑能使这些贤臣的出身显得更加高贵。

      

              三、梦境与政治斗争      

              前面已经提到过,周武王伐纣之前曾经言明自己在梦中接受了神的旨意。

这类故事并不少见,比如《南史·陈本纪》载:“后主又梦黄衣人围城,乃尽去绕城橘树。

又见大蛇中分,首尾各走。”

后人在解释这个梦时常常认为黄衣人自然指身着黄袍的隋朝帝王,而“大蛇中分”也是王国的征兆。

      

              其实,这类梦境多源于后世的统治者,既然已有神旨,且亡国已是必然,那么武王灭纣、隋来灭陈也就都算是上天的安排了。

      

              四、梦境与愚民政策      

              以上诸多说梦占梦的言论,无论是为了论证帝王是“天子贵胄”,还是为不同政治势力的权力斗争寻找合理的外衣,都是为了得到普通百姓的信服。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古代统治阶级对占梦之说的重视正是为了愚弄、安抚百姓,以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拥护。

      

              古代科学水平比较低,百姓所受的教育又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对那些自己无法解释的梦境感到困惑,而统治者又常常用多种解梦方法故弄玄虚,这使大多数人会选择相信统治者相对权威的解释,而放弃自己思考。

      

              其实,梦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意义,即使梦的内容与政治有关,大多也不过是人的心灵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将梦与政治挂钩,只是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所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手段罢了。

      

              梦天的征兆      

              任何文化都会有一个核心,它高度凝聚了文化创造者的体验。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基督教义,是神。

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

梦见天祥,便意味着万事大吉,因此,中国古代占梦者总是把梦天的征兆放在首位,借此来推测吉凶。

      

              1.天的文化意蕴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天诞生于殷周之际。

在当时,天的地位十分尊贵,代表着一种深广的文化含义。

周公旦在《尚书·周书》中提及对殷的征伐时,常以天的名义。

周文化的核心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

这里的天,是历史意义上的天,而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天,因此并不具有神明的意义。

所谓天命,其实就是取决于民心。

民心的向背,即反映着天命的轮回。

而民心向背,并不依赖于神,而有赖于统治者的德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冲突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天的意义发生了巨大改变,它的核心意义已经不是殷周之际的天取代帝,而是重新赋予了新的文化含义。

      

              根据《周易》的解释,这时人们把天和地看成是一对,天是地的男性配偶。

在解释《周易》时,人们常把《乾卦》看做天的代表,而把《坤卦》看做地的代表,逐渐地,天成为了刚、阳、男等一系列观念的代名。

      

              后人在阐述《周易》中阴阳变化的哲学观念时,常以天代表男性,如《周易·归妹·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这里的“天”、“地”是指男女,“感”、“交”则是男女性行为的术语。

在《吕氏春秋·有始》中,天也被看做地的男性配偶,其中说:“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

《淮南子·精神训》中的创世神话也把开天辟地的神仙描写成了男女二神,认为天地就是一对交合的夫妇。

      

              “运从天降”是民间的一句口头格言,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天被描绘成一个掌握着人类生命的神灵,它会根据人们的功过是非,以梦的形式,分别降下灾难或者好运。

      

              “天是人类的父母,是人类的保护神,所以人们在忧伤或难过时都会喊天,这正如人生病时,或者苦恼时依恋父母一样”。

这就是屈原的《楚辞》中有关人们崇拜上天的记载。

      

              2.梦天的吉凶兆象      

              在《敦煌遗书·伯3908》中的《解梦书》一文中,详细记载了41条吉凶征兆,这包括梦见天、天帝、天崩、日、月、星、雪、霜、露、雷、雨等内容,核心解梦语句如下:      

              梦见飞上天,生贵子。

      

              梦见天亮,喜事临门。

      

              梦见看天空,将会长命。

      

              梦见玉皇大帝,大吉大利。

      

              梦见天空,将会收获钱财。

      

              梦见天空垮塌,今年有大荒。

      

              梦见太阳月亮,将会被赦免或原谅。

      

              梦见太阳或月亮照射身上,将会大富大贵。

      

              梦见祭拜太阳或月亮,大吉大利。

      

              梦见星星,会有口舌之争、打架纠纷。

      

              梦见流星,住宅不安宁。

      

              梦见下雪,会得到官位。

      

              梦见霜露,为死丧忧愁。

      

              梦见雷雨,会吃到酒肉。

      

              梦见日月隐藏,会有灾祸。

      

              在《敦煌遗书·伯3105》中,还记载了其他一些关于梦天的征兆:      

              梦见日月和北斗,事情会失利。

      

              梦见日月运行,将会获得别人的原谅。

      

              梦见穿着日月,大富大贵,或生贵子。

      

              梦见太阳初出,名位提升。

      

              梦见太阳发光照身,大吉大利。

      

              梦见背着日月,地位﹑权势会极其显贵。

      

              梦见太阳,愿望会顺利实现。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还未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无法理解天象变化的真正原因,所以就会把自然界中各种神奇的现象理解为上天的力量。

      

              他们会把彗星、流星、日食、月食等奇异天象看做是要发生某种灾祸或者喜事的预兆。

这是一种迷信,在《殷墟卜辞》中有这样的记载,“癸酉贞日夕又食,佳若。

癸酉贞日夕又食,匪若。”

意思是说这天发生日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就是把日食看成是预示某种吉凶的征兆。

      

              后来出现的占星术,即人们利用日月星辰来进行占卜,也成为人们判断吉凶的标准之一。

      

              此外,人们也通过天的阴晴圆缺来判断吉凶。

在《敦煌遗书·伯3105》中《又别解梦书一卷》“天部第一”一文中就有如下记载:      

              梦见天门,会显贵且长命。

      

              梦见天上有人下来,大吉大利。

      

              梦见天空,患祸会消除。

      

              梦见天空破裂,必有战争。

      

              梦见飞上天,大吉大利,生贵子。

      

              梦见天空炎热,必有战事。

      

              梦见天阴下雨,身体患病。

      

              梦见天空变成白色,祸患除去。

      

              梦见雨淋佛和塔,所求的事不顺。

      

              梦见云彩青色,会富贵;云彩红白色,有灾祸。

      

              梦见春夏下雨,吉利,秋冬下雨,不顺利。

      

              梦见北斗星,会有忧患。

      

              上述语句主要是讲梦见天上云气的吉凶征兆。

      

              上古时期的人们是为了生产而观察天象的,就是简单的预知风雨雷雹。

而在战国秦汉时期,气象观察则被看成了神术,被纳入了占星术,原有的气象学的价值便荡然无存了。

      

              气象占卜中最主要的是占云气,占云气就是根据云气的形态色相判断吉凶。

这种根据云气判断吉凶的做法,也肯定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下来,从而也会在梦中反映出来。

      

              中国古代的占梦和占星有很大的联系,人们认为天地日月星辰都有神性,它们主宰着人类的活动,预示着人事的吉凶祸福。

      

              为了预测人事,人们制定了许多天象,诸如日月食、流星、彗星等,称之为“天变”,一旦发现天变,甚至于梦见天变,人们便十分惊恐,惶惶不安,而求助于神灵保佑,以解除灾难。

      

              梦地和相地、相地术      

              除了天,地在中国古人心中也具有很高贵、很神圣的地位。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段话出自《周易·系辞下》,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观天相地的重视,而且指出了八卦也是从相地术中产生的。

正是由于地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占梦和相地都对地十分重视,并且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

      

              1.中国古代相地术      

              八卦中的坤代表地,《周易·坤卦》和《说卦》中都有有关地的高度评价。

      

              正是由于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凡是动土兴工,都要先看地形,风水合适,然后才进行下面的工程。

由于先民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约束,所以才会有“相地得宜,则宅邑平安,人丁兴旺,子孙多福;相地失宜,则宅邑闹鬼,衰败萧条,殃及子孙。”

的说法在先秦的古代文献中就有很多看地形而兴土木的记载,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天命鬼神的畏惧,但相地术却蕴涵了先民朴素的唯物观。

      

              《尚书·盘庚》中有段记载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的话,大意是说上天让我们在这里建造新的都城,我们的国家会在这里永远繁荣富强。

从表象上看,盘庚还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来迁都,但深层原因其实是由于当时的部落战争和当地的气候等因素让盘庚决定迁都的。

      

              周人也曾多次迁都,每次相地相宅,都是先选择合适的洗染环境,占卜吉兆后再建造房屋。

      

              在《诗经·公刘》中提到了利用土圭和日影测定方位的方法来相地,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周代的相地之术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在观念上还稍微有些迷信。

      

              但是从秦汉开始,相地术却逐渐迷信了起来,它的根据有三:一是认为祖坟位置和方位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二是与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三是把建造宫室墓穴的规划和天体运行联系起来,产生了“黄道”、“太岁”、“月建”等忌讳。

      

              汉朝王充在《论衡·四讳篇》记载了一条叫做“西益宅”的建房规则,他在书中说:“一日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

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

它的大意是说,向西边扩建房屋是有所忌讳的,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论衡·谏时篇》还有有关“太岁头上动土”的忌讳。

书中说,假如动土兴工的年、月,正好是太岁在子之年,月建在寅之月,则在地上子位、寅位动土,就要殃及酉位、巳位的居民。

      

              魏晋以后,相地术的特点是越来越重视墓地的选择,相地著作也多以“葬经”命名。

比较重要的有晋人郭璞的《葬经》、《青乌先生葬经》、《葬经翼》等。

      

              相地术在中国源远流长,深入民间。

它滥觞于先秦,发展于秦汉以后,同时又增添了不少迷信色彩,这不仅为风水先生所利用,同时,不少占梦家也将相地的方法应用到占梦中。

      

              2.梦地的吉凶取向      

              《敦煌解梦书》的《地理章第二》中有关于梦地的吉凶取向的记载:      

              梦见大地,运气好转。

      

              梦见大地深陷,住宅不安宁。

      

              梦见大地光芒闪耀,大富大贵。

      

              梦见躺在大地上,财力更加强盛。

      

              梦见有人扫地,有官事缠身。

      

              梦见运土入屋,大吉大利。

      

              梦见身上有土,大吉大利。

      

              梦见挖土,将会得到官位。

      

              梦见身体陷入泥土,大吉大利。

      

              梦见衣服湿脏,有灾祸。

      

              梦见壁墙,会惹上官事。

      

              在《敦煌遗书·伯3105》的《解梦书》中,也有一些梦地的内容:      

              梦见厅堂有湿润的泥土,有丧事。

      

              梦见身体落地,失去官位,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梦见火从地下冒出,会患病。

      

              梦见大石头,财富滚滚而来。

      

              梦见大地被劈开,收成不好。

      

              梦见土在心腹上,痛失子孙。

      

              梦见买地,大吉富贵。

      

              梦见居高临下,大富大贵。

      

              上述语句,可以说是敦煌人对土地崇拜的集中表现。

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离开土地就无法生活。

      

              传说,周人的始祖是大地之神姜螈。

      

              众所周知,周人的农神为后稷,稷和其他谷类作物全部生长于大地,它们是以大地为根基的,在《诗经·大雅·公刘》中,“原”就是辽阔的土地的意思。

所以史书上说后稷是姜螈之子,而姜螈是农业之神后稷的母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早以前,我国就有祭地的做法。

《礼记·祭法》说:“瘗埋于泰折,祭地也。”

上古先民祭祀地神,一开始就把土地神化,直接向土地礼拜,后来把洒满牲血、酒、人血的土堆成堆来膜拜。

到了之后就又把土地称为“社神”、“后土”进行崇拜。

      

              《敦煌遗书·伯2829》的《解梦书》中有“梦见种田大富”之说,意思是梦见种田就可以发家致富。

《白虎通义》也有“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

的记载。

但是大地可以孕育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这正如《敦煌解梦书》中说,“梦见买地,大吉富贵。”

“梦见地陷者,宅不安。”

      

              所以相地术和土地崇拜反映的都是对地的重视。

而梦正是这种社会现状的反映。

      

              梦龙的祥瑞      

              龙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神物,甚至是整个民族的图腾。

在所有的动物崇拜中,龙是地位最高的。

      

              几千年来,大旱之际,人们就向龙祈雨;为了房屋、桥梁能更坚固,免受水、火之灾,人们把龙装饰在房屋和桥梁上;遇有男女幸福结合的喜事,则称之为“龙凤呈祥”;期望子女有出息,称之为“望子成龙”;梦中见到龙,认为将来必为尊者和贵人;端午佳节,还要舞龙灯,赛龙舟。

在中国人的心中,龙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

我们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几千年来,龙就和我国历史、思想、宗教、神话和民俗的发展融合到了一起,它的含义十分深广,形象十分壮美,在中国各种《解梦书》中,梦见龙均为大吉大利的贵梦。

《敦煌解梦书·龙蛇章第十》记载:      

              梦见龙相争斗,有口舌之争。

      

              梦见龙飞,身份愈加显贵。

      

              梦见黑龙,家庭会昌盛。

      

              梦见蛇当道,大吉大利。

      

              梦见蛇虎,富贵吉利。

      

              梦见蛇爬入床下,会得重病。

      

              梦见蛇上屋,有灾祸。

      

              梦见蛇咬人,母亲会得病或死亡。

      

              梦见蛇盘起,住宅不吉利。

      

              梦见打杀蛇,大吉大利。

      

              梦见砸死鸟,有远亲到来。

      

              梦见飞鸟入屋,有人凶死。

      

              梦见飞鸟自死,有人得病。

      

              梦见白虫自灭,有倒霉的事情发生。

      

              梦见蛇叫,大吉大利。

      

              梦见蜘蛛搭虫子,有口舌。

      

              梦见龟,有口舌。

      

              梦见鳖,事情吉利。

      

              梦见鱼者,有不祥。

      

              《居家必用事类》中的《解梦书·梦龙蛇鱼鳖等物》一节中,也有有关龙的记载:      

              梦见龙入市,有贵位。

      

              梦见鱼,天下旱。

      

              梦见井中有大鱼,得财。

      

              梦见蛇入怀中,生贵子。

      

              梦见射龙,大吉大利。

      

              梦见鱼飞,百事散解。

      

              梦见鲤鱼,妻子有孕。

      

              梦见驾龙,有禄位。

      

              梦见燕子至,有远客来。

      

              梦见龟蛇相向,财运到。

      

              梦见蚯蚓,田宅吉利。

      

              梦群鱼游水,有财运。

      

              以上的记录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梦见龙和蛇,多数会是吉祥之梦。

      

              在我国上古社会,虽然动物图腾种类繁多,但所崇拜的动物又大多是可以从现实中找到的,所以这也就告诉我们,龙图腾应该是从蛇发展而来的。

      

              《山海经》中对诸神形象的描述说明,龙蛇在当时并无区别;这蛇身人面、龙身人面实质上是使用以蛇为图腾的不同部落的图腾像。

而由于部落的地位、强弱、辈分及表现方法的不同,所以虽然图腾像上主要的特征一致,但又是有所区别的。

      

              商代时,龙被进一步神化。

龙的一些主要的象征性含义,也是自商周开始,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此时,龙被奉为神物,可兆吉凶,因为龙是代表“天意”的灵物;把龙视作可兴风雨的神偶;用龙纹来表示贵贱;又有把龙比做圣人,蛇比做君子,即“圣人喻龙,君子喻蛇”,这亦是龙、蛇崇拜的遗绪。

      

              秦汉以后,就产生了天子由龙生说。

《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须,美须髯”。

      

              自这个梦后,龙和梦就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汉高祖以后的帝王都会被称作真龙天子,龙的地位也从此日益尊贵。

      

              在汉唐时期,龙一方面代表帝王,另一方面又被大量地用到墓室的壁画和石刻中。

      

              几千年来,龙就是国家和帝王的代表。

同时,龙也逐渐和我们整个民族结合起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不管是在皇宫,还是在民间,龙都有了无穷的力量。

龙这一形象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以及完美的形象,是任何其他图腾形象都无法企及的。

龙无处不在,梦见龙是吉祥之兆。

      

              唐宋以后,梦蛇并不具有梦龙的价值。

美国人爱伯哈德在《中国文化象征词典》中记载:“梦见蛇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梦中遭到蛇的追赶表示有好运气;梦见灰白色的蛇则生儿子。

在中国台湾,梦见蛇意味着财产将受损失;如果蛇是盘成一圈,围绕着做梦者,那么就表示做梦者的生活将要发生很大变化。

如果一个男人梦见一条蛇,那么就表示他又要新交一位女友。”

由此可以看出,在梦龙走向神化的同时,梦蛇的象征进一步世俗化。

      

              从古代各种解梦书来看,龙梦最尊贵,而鱼梦、龟梦、鳖梦等便处于相对卑下的地位,这主要也是为了突出龙梦的价值、地位。

      

              总之,龙的形象寄予了我国先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我国民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艺术创造力。

      

              梦与自然崇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梦除了与天、地、龙等紧密结合,还在自然崇拜中频频出现。

这其中又以山、水、火的崇拜为主。

      

              第一,山神崇拜。

我国是一个山国,山地覆盖面积很大,驰名天下的名山胜景数不胜数。

我们把山看做是祖国的原始象征,山河、江山都是指祖国。

除了象征祖国之外,山还是政权的象征,“打江山”和“坐江山”就是分别指夺取国家政权和统治国家。

      

              在我国古代,山也受到人们的崇拜。

直至今日,我们还在崇拜“五岳”。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向这五座山奉献着自己虔诚。

在我国很多民间传说中,几乎大多数山上都有凶神。

在有些地方,还认为去世的人的魂魄会在山上,所以他们会将贡品也拿到山上。

先民还把山崩看做是皇帝将死的征兆。

就像《抱朴子·登涉》中所做:“山无大小,皆有神灵。”

      

              《敦煌解梦书·山林草木篇》中也有很多神化山川,崇拜山川的内容,如:“梦见头戴山,有财运。

梦见在山林中行,吉利。”

      

              在《敦煌遗书·伯3105》的《解梦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如:“梦见上山,所求皆得。

梦见坐高楼山岩石,所求皆得。”

      

              《尚书·舜典》里说,“望于山川,编于群神”的祭祀始于夏,舜“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

      

              几千年来,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在封禅祭天地的时候对山神膜拜。

在这种人人都崇拜山神的氛围中,梦山又成为吉祥的了。

      

              第二,水火崇拜。

水火对人们来说极其重要。

如果没有水火,人就不能生产劳动,更不能生存,也就不会有灿烂的人类文明。

所以,水是文明古国的生命之源,如我国古代的悠久文明,就是由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的。

      

              古代的先民只崇拜本地区的河神,他们认为本地区的河流才与他们息息相关系。

人们认为河流的动静都是由河神操纵的,因此不得不祭祀河神。

周朝以后,祭河神的情况有了变化。

只有民间还在祭拜自己本区域的河神,但是官方却祭拜天下的名川大河。

      

              有时生活用水对我们的先民来说也是个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摸索出了凿井的方法。

《逸周书》说:“黄帝穿井。”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穿井。”

《史记·河渠书》记载武帝初年:“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

我国先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凿井法。

所以,《敦煌解梦书·水火盗贼章第四》说:      

              梦见穿井者,得远信。

      

              梦见井佛(沸)者,合大富。

      

              我国先民认为井水可以通向远方,看井、穿井就可以得到远方的信息。

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敦煌的井就像同坎儿井一样,是由许多的直井和贯穿井间的隧洞所构成,所以才会有以上的想法,远古人类最崇拜的火神是祝融,对她的崇拜最开始是从楚人开始的,后来楚人就一直把她尊为祖先。

      

              因为在母系社会里,祝融代表着妇女,所以后世祭灶经常以老妇主祭,《孔子家语》说:“夫灶者,老妇之所祭。”

正因为灶神在民众间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敦煌解梦书》里说:“梦见燃火者,主大吉。”

      

              而且,由于“火”和“活”的发音相类似,所以人们总会在春节的时候,生起很大的火来赞颂财神,以让财神赐给自己富贵与健康。

《居家必用事类》中的《解梦书·梦水火盗贼等事》有如下记载:      

              梦见火焰炎炎,发大财。

      

              梦见火烧山野,身份地位显赫。

      

              梦见众人围炉,和睦吉祥。

      

              梦见燃火,大吉大利。

      

              梦见执火乘船,地位显贵。

      

              在远古时期,先民很是崇拜水神火神,我国各种解梦书中均有与水火有关的占辞,在《敦煌解梦书·水火盗贼章第四》中就有如下记载:      

              梦见在水中,大吉。

      

              梦见落水,大凶。

      

              梦见拦住水,大祸凶。

      

              梦见饮水,会有诉讼。

      

              梦见水,大吉利。

      

              梦见大水,会有婚姻。

      

              梦见执火走路,事情通顺。

      

              梦见江湖海水,大昌。

      

              梦见看井,得到远方的信息。

      

              梦见在井中卧躺,大凶。

      

              《解梦书·梦水火盗贼等事》也有记载:      

              梦见在水上行,大吉大利。

      

              梦见在水上立,有凶事。

      

              梦见水流不休,发大财。

      

              梦见流水浇身,有诉讼牢狱之灾。

      

              梦见水流大,将会新婚。

      

              梦见大水清澄,大吉大利。

      

              梦见跌落水中,大凶。

      

              梦见江湖海水,大吉。

      

              梦见身在水中,有贵人帮助。

      

              吉梦与凶梦      

              占梦的吉凶又是怎样划分的呢?

      

              “占六梦之吉凶”这句话出自《周礼·春官》,它说的是占梦官的职责。

每年冬季他们都要为周朝王室进行“献吉梦”和“赠噩梦”的仪式。

      

              在《潜夫论·梦列篇》中,举出了几种划分吉梦和凶梦的方法:如书中说的“清洁鲜好”、“竹林茂美”、“宫室器械新成”、“光明温和”、“升上向兴之象”皆为吉梦;反之,“闭塞幽昧”、“腐烂枯槁”、“倾倚征邪”,皆为凶梦。

这些原则,可以在《敦煌遗书》中的《解梦书》和《居家必用事类》中的《解梦书》中得到印证,如吉祥的梦:      

              梦见水清澄,大吉利。

      

              梦见清水吉,浊(水)凶。

      

              梦见洗发,大吉,得财。

      

              梦见身上光滑,大吉。

      

              梦见沐浴洗发,迁官病除。

      

              梦见洗衣服,会有酒食。

      

              梦见沐浴病除,百事顺利。

      

              梦见草木茂盛,屋宅兴旺。

      

              梦见种树木,大吉大利。

      

              梦见头发花白,大富大贵。

      

              梦见屋宅更新,大吉大利。

      

              梦见起新舍,大吉,得财。

      

              梦见天光照身,病除。

      

              梦见天红吉,天黑凶。

      

              梦见镜明吉,镜暗凶。

      

              梦见冢墓明吉,暗凶。

      

              梦见光明入宅,大贵。

      

              梦见登天入月,大贵。

      

              梦见上天,生贵子。

      

              与此相反的梦兆,则为凶梦,如:      

              梦见泥涂衣衫,会受屈辱。

      

              梦见身上汗出,大凶。

      

              梦见粪在灶下,有口舌。

      

              梦见树木死去,会有大丧。

      

              梦见风吹屋动,会患病。

      

              梦见屋栋拆除,会家破。

      

              梦见大地塌陷,房屋不安宁。

      

              梦见黑云覆盖地面,会有瘟疫。

      

              梦见坠井、坐井,大凶。

      

              梦见日月落,父母亡。

      

              梦见身落地,失官位,忧、凶。

      

              后来随着梦兆的迷信色彩越来越浓,占梦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只要解释合理,凶梦可以解释成吉梦,吉梦也可以解释成凶梦。

      

              就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记载:“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这就是把凶梦解释成吉梦的例子。

可以说梦的吉凶不是唯一的,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占梦家也会灵活的判断梦的凶吉。

      

              占梦与神话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有关占梦的神话故事,流传深广的就是殷高梦遇神明,赐给他贤臣傅说和周文王梦得姜太公。

这两则神话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1.神以傅说赐武丁      

              据《国语》和《史记》记载,殷高宗武丁拥有高尚的品德,当皇帝后就立志要复兴殷商,可苦于身边没有一个贤臣。

他十分苦闷,在给父亲守孝的三年里,一句话都没有说。

武丁的孝义感化了神灵。

一天晚上,武丁梦见一位囚犯在跟他谈话,说了许多关于治理天下的大事。

他来不及问囚犯的名字,就被上早朝的钟声惊醒了。

一上朝,武丁就把梦中所见的那个罪人的形象刻画在一块木板上,要大臣们遍访这个人。

后来,大臣们在北海找到了这个囚徒,他就是傅说。

武丁立刻任命傅说为殷商的宰相。

傅说做了殷商的宰相以后,果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武丁实现了复兴殷商的梦想。

      

              2.文王梦神赐太公      

              周文王为了要推翻商朝,为亡之复仇,他非常想找一位贤臣辅助自己。

      

              《周礼》记载,从文王起,占梦就在周代开始盛行。

那时候“占梦”已是周朝里一个重要的部门,编制有“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属“春官”系统,归“太卜”领导,掌“占六梦之吉凶”,“以昭救政”。

一次,文王让史给他占了一课,史就唱道:      

              到渭水边上去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不是螭也不是龙,不是老虎不是熊。

      

              得到个贤人是公侯,上天赐你的好帮手。

      

              周文王遵照这一占辞,带领着大队人马,到渭水边上打猎,遇一垂钓老者。

周文王觉得就是梦中见过的那个老人。

经过一番谈话后,文王拜他为国师,这就是后来辅佐文王成就大业的姜子牙。

      

              绚烂的梦幻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大量以梦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最早的如《诗经》、《左传》到后来有唐宋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此外,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汤显祖的《梦临川四梦》以及《聊斋志异》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有梦幻文学的影子。

      

              1.先秦的梦占文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用文字记录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周代社会以及人民的面貌和思想感情。

      

              在周代的时候,我国就已出现了占梦官,专门解解梦象的吉凶。

《汉书·艺文志》中认为,占梦是最重要的占卜方法,所以,周代专门设有占梦之官。

宫廷和民间都盛行占梦,这在《诗经》中得到了详细的记载。

如《诗经·斯干》有云:      

              下莞上簟,上铺竹席下铺草,乃安斯寝。

高枕无忧没烦恼。

      

              乃寝乃兴,睡得早来起得早,乃占我梦。

昨夜梦境好不好。

      

              吉梦维何·好梦梦见啥东西。

      

              维熊维罴,是熊是罴显吉兆,维虺维蛇。

有虺有蛇好运道。

      

              大人占之,太卜占梦细细讲,维熊维罴,梦见熊罴有名堂,男子之祥。

象征生男有力量。

      

              维虺维蛇,梦见长蛇梦见虺,女子之祥。

那是象征生姑娘。

      

              《斯干》是周宣王在寝宫落成以后举行祭祀典礼时乐工们所唱的一首歌。

它反映出远古人类的宗教观念。

歌中唱道,周宣王在这新建成的宫中就寝时,若梦见“熊”、“罴”就会生儿子,而梦见“虺”、“蛇”就会生姑娘。

熊代表阳刚的男性,蛇代表阴柔的女性,这都是周人的图腾崇拜。

      

              其实,周人与夏人早在原始社会时代就有了婚姻关系,当时周人很多都娶妣姓女子做妻子,而妣即为夏人之后,所以两族人的原始宗教观念就产生也纠缠于周朝人为了生养后代而进行的占梦之中。

      

              战国时期,随着无神论的盛行,占梦在上层社会的影响力突然减小,这一时期反映占梦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少。

但关于梦描写的文学作品还是有很多。

如战国楚人宋玉写的《神女赋》便是写楚王的艳遇,后人还以巫山梦或巫山云雨写美女,或写变化莫测,或写男女之情。

      

              2.唐宋时期的梦幻诗词      

              唐宋时期的文学家特别喜爱描写梦,这是唐宋时期文学艺术的一大特色。

      

              梦诗在人类诗歌中只占较少的篇幅,但梦的描写却被唐宋诗人描写到了极致。

其中写得最美最好的是李白和李贺。

他们的记梦诗其实是纯正的游仙诗。

诗中意境雄伟,形象奇异多变幻,如李贺的《梦天》诗: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陆游是唐宋诗人中梦诗写得最多的人。

他的才华不会受到现实生活的束缚,他奇特的想象,构成了他记梦诗最显著的特点。

陆游擅长写梦,而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

“记梦诗,核记全集,共计九十九首。”

,超过其存诗总量的百分之一。

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介绍,陆游诗词中还有许多写梦的,在陆游的九千四百多首诗词中,题目标明记梦的就有127首,加上其他内容中出现的“梦”的意象共990首,计1108次。

陆游之“梦”包括功名梦、关河梦、梦蜀、梦破、梦想、幽梦、残梦等意象。

例如:      

              “梦回松谟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感旧》)。

      

              “宁知老作功名梦,十万金装入晋阳。”

(《记梦二首》之一)。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不知何地。”

(《夜游宫?

记梦寄师泊浑》)。

      

              “忽梦行军太引路,不惟无想亦无因。”

(《记梦二首》之二)。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门。”

(《残梦》)。

      

              “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

(《贫甚戏作绝句之六》)。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词)。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晚泊》)。

      

              这些诗歌都是对梦境的记录,而在梦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忧国忧民的陆游。

陆游一生忠君爱国,他所描绘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忠实笃定的爱国者的“梦”,是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梦想和先进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无法得到推行与实施的一种心态;同时,这更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共鸣,反复遭到误解、打击、排挤甚至陷害,因而处于济世无助、壮志难酬的处境,也就不由自主地借夜晚、借梦境、借幻觉甚至白日梦,在无意识状态下求得心理的虚有寄托。

      

              3.元明时期的梦幻戏曲      

              写梦戏的大师有元代的关汉卿和明代的汤显祖。

      

              关汉卿是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创作杂剧达六十余种,其中包括《蝴蝶梦》、《绯衣梦》、《西蜀梦》等。

      

              例如,《西蜀梦》全名为《关张双赴西蜀梦》,写三国时刘备称帝后,想念关羽、张飞。

但诸葛亮夜观天象,知二人已死,便不敢告诉刘备。

后来关羽和张飞的魂魄向刘备托梦,为他们复仇的故事。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梦戏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

      

              汤显祖的戏曲创作中,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是“梦幻”,这在《南柯梦》和《邯郸梦》中表现得尤为强烈。

      

              《南柯梦》的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淳于棼在睡梦中被接到槐安国与该国公主结婚成亲,治理南柯郡,入朝拜相,但却荒淫宫廷,最后被遣返回家。

此时淳于棼猛然惊醒,才知道他刚才的经历原来是一场梦,不禁冷汗淋淋,万念俱灰,顿觉人生无趣,遂出家做了和尚。

      

              《邯郸梦》写吕洞宾在邯郸的一个小饭店里与卢生相遇,吕洞宾为了点醒卢生,给他送去一个瓷枕。

卢生枕着它,就昏睡过去,并做了一个梦。

梦中,卢生经历了结婚、应试、治河、征西、蒙冤、贬谪、拜相、封公、病亡等一生宦海波澜,五十年人生是非,而一梦醒来,店中的黄粱米饭还未蒸熟呢。

卢生这才恍然大悟,接着就跟着吕洞宾出家,做了一个他身边的道童。

      

              4.明清时期的记梦小说      

              《金瓶梅》对中国16世纪后期的社会、人文风貌和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做了全方位的介绍,还“由欲化梦”,发现了梦的理性以及预见性的特征。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把在小说中写梦推向了巅峰。

它描写现实的同时,也尽力去塑造一个梦幻中的理想世界。

      

              现代文学家的艺术创作直接受到了明清时期的记梦小说的影响,在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残春》、茅盾的《子夜》中,都有不少对梦的描写,他们通过写梦来表现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

      

              破除迷信,科学解梦      

              解梦首先是一种艺术。

因为梦是一种客观的东西,具有其客观内容和性质,需要用客观的态度面对、认识和解释它。

同时,梦也包含着主观成分在内,需要我们用知识和智慧,认真地、耐心地研究它。

      

              科学解梦是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所需要广博的知识。

解梦这门艺术,有时还要求解梦者具有客观的直觉、主观的感觉和睿智的情感。

而我们要达到科学解梦的目的,必须要有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

      

              解梦,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解释中得到什么。

其实,任何一个梦都不可能有绝对科学合理的解释。

因为梦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它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而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终究要以这个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梦。

但是,如果我们在解释另外一个世界的声音时,能获得某种意义,以至于影响到现实世界的生活,便有了价值。

      

              一个梦的背后,蕴涵着梦者多年的生活积淀,不是其他人能够了解的。

一个人的潜意识,也只有自己能够读懂,因此,最好的解梦者其实就是梦者自己。

      

              解梦有时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比如梦见陪男友一起踢球,可以把梦境告诉男友,男友会意识到这是在告诉他——他冷落你了,从而达到委婉提醒他的效果。

      

              我们有时会因为现实中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和梦想而感到焦虑、不安、压抑,这样的愿望在梦中实现时,我们会于睡眠中体味欣喜,而这种感觉会延续到我们醒来以后。

于是,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压抑,就在梦中得到了缓解。

这也有利于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我们解释自己的梦时,面对的是潜意识状态下的自己。

也就是说,是意识状态下与潜意识状态下的我们,通过做梦来对峙。

随着我们解梦水平的提高,我们所做的梦也就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解释。

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的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诠释它。

      

              至于为什么梦境要伴随我们一生,这就是自然选择和人类进化过程有意识的安排了。

      

              第二章梦的科学常识      

              为什么每天都要做梦      

              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昨晚我做了一个美梦”“为什么我总是不做梦呢?”

那么,梦,到底是不是一定要出现在睡眠中?

如果是,为什么会有人说自己昨晚睡得很香,一个梦都没有做呢?

      

              事实上,梦是一直伴随在每个人的睡眠当中的,不管第二天起床后,记不记得自己的梦中曾经出现什么。

这是一个事实,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也许阴天云多,你感受不到它的光芒和热度,但是它依然挂在天上。

梦也一样,不论一早起来,你能不能回忆起前一天晚上曾经梦到过什么,都不能改变做了梦的事实。

有研究人员根据人体结构推测,梦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现象,就像心跳、呼吸一样,虽然不是那么至关重要,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通过研究发现,温血动物在睡眠的时候体温会比非睡眠的时候低1.5°,这首先向我们解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睡了一觉过后往往会感到很轻松?

因为体温降低,身体要维持的温度相对低一些,所以消耗的能量相对小些。

这一研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梦是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睡觉的时候,体温降低,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放松。

但是大脑却不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大脑要运作,睡眠时候大脑的唯一的运作方式便是做梦,这样才能保证大脑所需的温度。

      

              大脑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它在活动的时候会分泌各种化学物质,以保持我们身体的所有活动。

做梦也不例外,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做梦也是由这种分泌物引起的。

简单来说,白天的时候,我们的神经元因为受到外界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记载大脑里,到了晚上,大脑必须处理这些分泌物,选择非必需的进行卸载。

卸载的方式,就是释放,把这些刺激产生的记忆型分泌物释放出来,大脑就会轻松很多,同时产生了我们所说的梦,这就可以解释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情况了。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大脑慢慢形成了一种有利于我们生存的运转方式,就是在睡眠当中依然持续着对主人的生存环境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记忆,这样才能在第二天更快的继续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或者是在有突发情况不能睡觉的时候,大脑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不休息的环境继续保持工作状态。

      

              综合上面几点来说,梦就成了必需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这是在为我们的大脑减压,就像为电脑清除垃圾一样,及时清理一些没有用的分泌物,我们的大脑才能保持高速的运转。

      

              第二,做梦也是大脑保持温度和正常工作条件的一种方式,梦是大脑在睡眠期间的活动,用以提高温度,保持运转环境的正常。

      

              第三,大脑不间断工作和记忆是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工作,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

所以,梦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自己的并不是像别人常说的那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有的时候,人们梦里出现的场景并不是自己白天幻想过的或是经历过的。

其实梦是关于外界或是人自身产生的刺激的一种释放,这一点的确是正确的。

我们做梦的内容也的确是自己的身体产生过的刺激的释放,但是这一刺激不一定是来自肉体的还是来自灵魂的,也不一定是来自于哪一天或是哪一时期的,所以每一天的梦不一定就是来自于当天的刺激。

      

              总的来说,梦的材料来源是刺激,来自于肉体上的感官刺激,来自于心灵思想上的刺激,还有就是我们自身往外发出的刺激。

这三者都是梦的材料来源所在,这几种来源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发生的,还是在睡梦中发生的,都有可能会出现在当事人的梦中。

      

              梦的根源来自于这三种刺激,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梦的内容。

      

              比如一个小孩子小的时候经历过让自己惊恐的是事情,因为小孩子的记忆力比较好,所这件事情可能会留在他整个童年甚至整个人生的记忆当中。

因此,这个人的梦至少在儿童时期的一段时间或者是整个时期内,都会有惊恐的内容出现。

内容可能跟自己经历过一样或相似。

      

              他可能在历经这件事情之后会对这件事情进行不断的想象,可能让他惊恐的只是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但是他也许会在此后幻想这场车祸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一个恶魔的诡计。

那么,他的梦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恶魔的形象。

也可能,他在目睹这场车祸后会害怕以后自己身上也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他的梦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自己历经了一场车祸。

或者,他幻想着自己是有超能力的拯救者,在车祸发生前预知了一切,或是在车祸即将发生的时候阻止了这一切,但可能就会出现一场虚惊,可能这个孩子从此就摆脱了这个噩梦。

所以梦不仅跟所曾受到的刺激有关联,还跟当事者对这一刺激产生的后续联想有很大关系。

      

              梦也有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非主观的记忆。

比如,一个成年人,他在梦中经常会梦到一处游乐场,自己在里面玩耍,这个梦可能经常会出现,他甚至可以说出游乐场里哪里有一棵杨树,哪里有一组秋千,哪里有绿色的滑梯,等等,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记不起自己是什么时候到过这里。

可能有一天,当他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家人的时候,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去的游乐场,后来我们搬家了,你就再也没去过。”

也许这个时候,这个人才会想起这个地方来。

也就是说梦境的出现有时候会源于我们记不起来的一些事物或者是一些地点、场景。

      

              另外,梦中的场景会或者是一些事情的发生可能会跟现实截然相反。

比如有一个人白天要参加一场辩论赛,对方的选手可能实力很强,赛前几天,两人在教学楼的楼梯间见面,相互寒暄了几句,这个人跟自己的对手说“希望我们都能有很好的表现”。

这个场景晚上就出现在这个人的梦中,还是教学楼楼梯间,但是可能一开口,梦中的他对对方说的话就变成了“我希望你表现的没有我好。”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临近比赛,这个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关于辩论的事情,所以紧张的情绪产生的分泌物太多,大脑要向外释放,就会做关于辩论赛的梦,加上白天的时候真的在楼梯间里遇上了对手,对手也会出现在梦中。

但是为什么说的话截然相反呢?

因为当事人的主观情绪,因为他准备了很久,很想获得这个比赛的冠军,他的想法就是希望对方的表现没有自己好,这样的主观情绪就出现在了梦中。

      

              所以梦的来源不仅仅跟各种感官、心灵或是身体内部的刺激有关,还与当事人的潜意识或者主观意识有不可磨灭的关系。

(https://www.bqduo.com/biquge/74_74560/c4216991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