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 第九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五代十国

第九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五代十国      
              “全忠”不全忠,灭唐开启了一个武人立国的时代--五代十国,这个来来往往的时代犹如一出出浓墨重彩的大戏,一个个军阀权贵、草莽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出一段段恩怨情仇、一幕幕悲喜交加……      

              何谓“五代十国”?

      

              五代从年表上说,起于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然而要讲这段历史,不能不上推二十余年,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朱温做宣武节度使,或中和四年黄巢起义失败讲起:这是因为,五代初期的主要割据者,在9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或90年代初期,已经各占一方。

尽管他们还没有称王称帝,实际上天下已经分裂了。

      

              五代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

中原五个王朝前后相继,最短的后汉只存在了四年。

每个朝代更迭之时,无不经过一番争战,中原人民所受的苦难十分深重。

除中原之外,又有十国,终五代之世,与中原王朝并存的,常有六七个或七八个政权。

分裂的程度几乎与战国不相上下。

      

              十国有九个在秦岭淮河以南。

大致说来,沿长江由西而东,分成巴蜀、两湖、江淮、两浙四个地区,再加上福建、两广,一共是六个地区。

南方九国先后分别在这些地区中活动。

巴蜀先有前蜀,后有后蜀。

两湖则荆南占有以湖北江陵为中心的一小片地方,楚占有幅员广大的湖南。

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一大一小两个国家。

江淮先有吴,后有南唐。

他们的版图西到鄂东,东至江西,是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其余两浙的吴越、福建的闽、广东和广西一部分的南汉,各自占有一个地区。

与中原王朝同时并存的南方国家,一般有七个。

      

              十国只有一个在北方,即北汉。

北汉是后汉的残余势力,占有山西省的大部分和陕西的东北角。

在后周以前,这个国并不存在。

      

              北方原有唐朝留下来的许多藩镇,河东的李克用就是其中之一。

残唐和后梁时,朱温(后梁太祖)一直同李克用父子对峙。

朱、李两家与河北的旧藩镇时和时战,几个旧藩镇时而亲朱,时而亲李,关系极其复杂。

朱温称帝的时候,旧藩镇多数已被两家吞并,然而幽沧(幽州和沧州)的燕(刘仁父子)和陕西凤翔一带的歧(李茂贞)仍旧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他们的实力比南方某些国家强得多,但是却没有算到十国里去。

      

              北方还有一种情形。

五代初年,正是契丹崛起的时候。

朱温称帝之年刚好是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登位的那年(当然,阿保机称帝是九年以后的事情)。

朱梁的北面有李、刘两家统治的地区,把它和契丹隔开,但唐、晋、汉、周都和契丹对峙。

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形,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因此,五代十国时期的兴废争战之事,波澜起伏,与历史上许多时期相比,都更加地频繁。

      

              在这样一个时期里,人民遭到的苦难异常严重。

暴君横行无忌,贪官酷吏的剥削和压迫,无所不用其极。

唐代的名城,如长安、洛阳、扬州,都曾化为废墟。

昔人常把五代叫做“五季”,“季”即“季世”,也就是“末代”的意思。

宋朝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叙事议论常用“呜呼”两字开始。

      

              但是五代十国史毕竟也有另外的一面。

五代十国实际是唐宋两朝之间继往开来的时期。

史家或习惯于把五代附于隋唐之后,叫隋唐五代,或主张把它与辽、宋、金、元划为一个阶段。

五代是一个从分裂混乱走向统一安定的过渡时期。

从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到北宋开国的二百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以均田制为经济基础的统一王朝瓦解后,政府在不能直接掌握大量土地、牢固控制大量人丁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保持统一和集权?

这个问题直到宋初才被解决。

五代时期的混乱现象给统治者提供了许多教训,五代后期的统治者如郭威、柴荣已经在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新的出路。

没有这些教训,宋朝人不可能提出治平的方案。

      

              朱全忠当上皇帝了吗?

      

              公元907年,唐昭宣帝被逼下诏,定于当年二月禅位。

三月,昭宣帝正式降御札禅位于朱全忠。

四月,梁王朱全忠更名朱晃,服衮冕,即皇帝位,改元开平,建都汴州,国号梁。

废唐西京长安,改称大安府,置佑国军。

以昭宣帝为济阴王,第二年将其杀死。

就这样,统治了近三百年的唐王朝,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要他效忠唐室的朱温灭掉了。

大梁建立后,各地割据势力纷纷效仿,建立地方割据政权。

中国社会进入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时期。

      

              为什么李克用被称为沙陀豪杰?

      

              作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从唐太宗时就开始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边。

沙陀人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唐末庞勋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而被赐名为李国昌。

骁勇善战的李克用15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一箭双雕的骑射功夫更是威震西北,在军中被誉为“飞虎子”。

      

              黄巢攻占长安以后,唐僖宗召当时任雁门节度使的李克用率兵来镇压起义军,李克用率领由沙陀军队与鞑靼骑兵组成的35000人的联军打败起义军,率先攻入长安,时年28岁的李克用因此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后又加封为晋王。

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

有一次,黄巢起义军攻打汴州,宣武节度使朱温(即朱全忠)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打败起义军后,朱温假意将李克用请入汴州盛情款待,想借机除掉他。

入夜后,朱温派军队围攻李克用居住的上源驿,酒醉的李克用靠着几名卫士的拼死保护,在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电闪雷鸣之中逃出了汴州。

从此之后,以太原为根据地的李克用和以汴州为根据地的朱温两大军事集团反目成仇,开始了长达40年的争战。

      

              公元908年,与朱温争斗了20多年的李克用突然毒疮发作病逝。

去世前,李克用向将领们托孤说:“我的儿子志向远大,必定能成就我的事业,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然后,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边,说:“朱温是咱家的仇家;刘仁恭是我保举上去的,后来他反复无常,投靠朱温;契丹曾经跟我结为兄弟,结果撕毁盟约。

这几口气没出,我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说着,他吩咐侍从去拿3支箭来,亲手交给李存勖说:“这3支箭留给你,你要记住3个仇人,给咱家报仇。”

李存勖跪在床边含着眼泪,接过箭,表示一定牢记父亲的嘱咐。

      

              建立前蜀政权的王建名声如何?

      

              王建,许州(今河南舞阳)人,字光图,年轻时是个无赖,杀牛、偷驴、贩卖私盐无所不为,在当地百姓眼里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大家都很讨厌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给他起了一个不好听的外号:贼王八。

虽然名声极坏,但王建的相貌却很出众,人也很强壮,在战乱时期投奔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唐僖宗被迫出逃蜀地。

秦宗权命监军杨复光率领王建等将领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军。

杨复光死后,王建领兵直接去投奔唐僖宗。

长安收复后,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为护驾有功,被任命为禁军的将领,负责宫廷的护卫。

后来,当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联合河东兵进攻长安时,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王建一路上忠心护主。

在以后的混乱中,王建被任命为蜀地壁州(今四川通江)的刺史;后来,他又攻下了附近的两个州:阆州(今四川阆中)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这成了他最初的根据地。

王建通过各种手段占领成都后,拥有了西川之地,于是他又发兵进攻东川,并趁机占领了东川的统治中心梓州(今四川三台)。

西川和东川到手后,王建又利用各种机会巧取豪夺,占领了很多地方,大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

      

              朱温称帝后,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为和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区别,史称前蜀。

公元918年,王建病死,享年72岁,其子王衍即位。

      

              钱镠因何被百姓称为“海龙王”?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立了梁朝。

朱温一即位,镇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镠第一个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臣服于梁。

朱温很高兴,把他封为吴越王。

      

              钱镠长期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生活,养成了保持警惕的习惯。

他给自己做了个“警枕”,就是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

      

              钱镠除了自己保持警惕外,还严格要求他的将士。

每天夜里,兵士在他住所周围值更巡逻。

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瞌睡,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兵士身边,惊醒了兵士。

兵士们后来才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打过来的,就不敢在值更的时候打盹了。

      

              后来,钱镠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海水倒灌;又叫人把江里的大礁石凿平,方便船只来往。

民间因他在兴修水利方面的贡献,给他起了个“海龙王”的外号。

      

              刘陟是怎样称帝建南汉的?

      

              公元917年,刘陟下令停止向朱温朝贡,在番禺称帝,建国号大越,第二年,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做了皇帝后,刘陟造了一个字“”,上“龙”下“天”,读“俨”,做自己的名字。

      

              南汉政权的建立,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即促进了海上贸易。

刘家原是南海富商,刘隐弟兄称王称帝后,贪欲更加发展,竭力搜罗南海珍宝。

这种商业纯粹是为统治者的奢华生活服务,但使广州这个港口日益繁华,毕竟是好事。

      

              刘在位时,还有一件不可不提的大事。

交州(今越南北部)本来是南汉静海军。

公元937年,节度使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杀死。

次年,牙将吴权攻杀矫公羡。

刘以助矫氏为名,想打败吴权,派自己的儿子做节度使。

公元939年,吴权打败南汉军,称王。

这是越南吴朝的开始。

      

              刘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相互争夺权位,到了刘鋹即位后,政治更加腐败。

公元971年,南汉为宋将潘美所灭。

      

              柏乡之战获胜的是哪一方?

      

              朱温称帝后,李克用打着“匡复唐室”的旗号,联络其他割据势力反对朱温,成为后梁的劲敌,双方展开了争夺战争。

      

              朱温建后梁的第二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称晋王。

李存勖为了收揽人心、巩固统治,准备对后梁用兵,采取了“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等稳定社会的措施。

在军事上,他根据河东地狭兵少的情况,着力于整治军纪、训练士卒,规定军律:骑兵不见敌不得乘马,以保持部队充沛的战斗力;在行军和作战中,要保持严整的队形和阵式,不得相互逾越或者为避险而停滞不前;部队分道向预定目标集结时,不得延误时间,违者必斩;等等。

由于李存勖采取了这些措施,为尔后兼山东、取河南奠定了基础。

      

              公元910年年底,朱温派兵进攻河北地区,进至柏乡(今河北柏乡),李存勖率军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迎击朱温于柏乡之北。

李存勖采纳了周德威的建议,晋军改变与梁军在野河的对峙态势,主动拔营退至高邑。

退至高邑后,李存勖每日派少量骑兵对梁营周围实行袭扰。

梁军不敢出城割草饲马,到最后只得拆茅屋、坐席喂马,马匹饿毙者甚多。

      

              公元911年年初,李存勖再次采纳了周德威的建议。

两军战至黄昏,梁军尚未进食,士卒饥疲不堪,梁将王景仁便引军稍向后退。

周德威见战机已到,立即命令精锐骑兵向东、西两阵之梁军发起猛烈攻击。

梁军遭到突袭,顿时阵脚大乱,东阵之兵先退。

晋将李嗣源率军直捣梁军西阵,并令士卒大声宣扬已夺取了东阵,以扰乱梁军军心。

于是,西阵梁军开始溃逃。

晋将李存璋率骑兵乘势追击,边追边喊“不杀降者”,梁军士卒纷纷“解甲投兵而弃之”。

晋军与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的军队挥军追击,梁军溃散奔逃,死伤甚众,“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

      

              晋军占领柏乡,屯深、冀二州的梁将杜廷隐听到柏乡战败,也弃城逃走。

此战,梁军除解甲弃兵投降溃散者外,共被歼2万余人,损失粮食、器械不计其数。

梁军4万人仅剩数千人逃往河南。

由于柏乡之战的胜利,晋军控制了镇、定等州及河北广大地区,为以后夺取全部河北,进一步灭梁建唐(后唐)奠定了重要基础。

      

              将契丹国改为辽的是哪个帝王?

      

              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

他废除部落联盟旧制度,按照汉族的政治模式建立了契丹国,并仿照汉人的王朝体制,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天皇帝”。

      

              建立政权后,阿保机亲自征服了突厥、吐浑、党项、沙陀、阻卜等部落,攻灭了渤海国。

阿保机在文化建设上也有所成就,他创制了契丹文字,这种文字用了近300年才逐渐废弃。

后来,阿保机病逝于扶余府(在今内蒙古),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穿着汉人的衣服接受了百官的朝贺,正式将契丹国名改为辽,将年号改为大同。

      

              李存勖是否完成了父亲的遗命?

      

              李存勖小名亚子,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的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识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

李存勖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时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袭晋王位。

李克用临死时,嘱咐李存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燕王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就是要消灭宿敌朱全忠。

      

              公元911年,后燕国主刘守光进攻容城(今河北容城北),结果被晋军反攻至幽州城下。

刘守光只得向朱全忠求救。

朱全忠闻讯,随即带领几十万梁军北上救燕。

梁军浩浩荡荡杀奔而来,而赵州的晋军只有少数人马。

李存勖知道不能力敌,只能智取。

于是他使巧计让朱全忠以为晋的大军已经到来,吓跑了朱全忠的几十万人马。

接着,他攻破燕地,将刘守光活捉回太原。

9年后,李存勖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

经过十多年征伐,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的遗命。

      

              孟知祥是怎样建立后蜀的?

      

              后蜀是孟知祥所建,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孟知祥是李克用的侄女婿,李存勖灭前蜀后,派他去镇守蜀地,亲戚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灭蜀的主将郭崇韬早年受过孟知祥的推荐,这时就推举他为镇蜀的最佳人选,也起了促成的作用。

他公元925年受到委派,次年正月到差。

当年后唐发生政变,庄宗被杀,明宗即位。

此后,孟知祥便和后唐政府若即若离,俨然是割据一方的霸主了。

      

              孟知祥所占本只有西川,东川另有节度使董璋。

后来,孟知祥兼并了东川。

孟知祥和他手下的大臣将相都是后唐的官僚,其中还有从后梁降唐的人员。

这批人一般都没有卓越的见识和魄力,孟知祥能够做的,不过是收拾王氏前蜀的残局,使蜀中恢复小康粗安的状态。

      

              孟知祥初到成都的时候,蜀中农民正因苦于前蜀的暴政,群起反抗。

孟知祥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选用比较廉明的人员做地方官,免除苛捐杂税,招集流散的人口,使社会情形逐渐稳定下来。

经过了一番经营,蜀中逐渐稳定了。

      

              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为蜀,历史称为后蜀;同年,孟知祥病死,后蜀进入其子孟昶统治时期。

      

              为什么说石敬瑭称帝是无耻之举?

      

              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是为唐末帝。

早在李嗣源在位时,李从珂便与他的姐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和,等到他登基后,两人公开决裂。

李从珂派人进攻石敬瑭,石敬瑭便向辽国求救。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立刻出兵援救晋阳(今山西太原),把唐军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后,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无耻地把比他小10岁的耶律德光称作父亲,耶律德光便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

      

              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幽云十六州送给了辽国。

石敬瑭对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辽国上奏章,把辽国国主称作“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

石敬瑭在位6年,向契丹派遣使者43次,唯唯诺诺、如履薄冰,既不敢得罪契丹,又惧怕手握重兵的大将杨光远、刘知远,忧郁成疾,51岁时便在屈辱中死去。

      

              徐知诰是怎样建立南唐的?

      

              徐知诰,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原姓潘。

6岁时,徐知诰的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

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儿的徐知诰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

后来,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遇到徐知诰,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把他给了属将徐温,徐知诰就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建立了吴国;杨隆演死后,徐温又为杨行密的四子杨溥谋划称帝,因而成为吴国的第一大臣。

徐知诰长大后相貌出众、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

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对他异常忌恨,好几次想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而化险为夷。

徐温让徐知诰做楼船军使,率领水军驻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徐知诰随军出征立下战功后,被任命为升州(今南京)刺史。

他勤政爱民,把升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徐温看后非常高兴,于是就让他去治理润州(今江苏镇江)。

后来,驻守扬州的徐知训因对属下极度欺凌而被大将朱瑾杀死,扬州顿时大乱。

徐知诰受命平定了朱瑾的叛乱,徐温便让徐知诰治理扬州。

徐知诰凭着他爱民如子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和将士的爱戴。

徐温病死在金陵后,徐知诰马上行动起来,取得了徐温的权臣职位,最后将杨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自己掌握朝中实权。

杨溥封徐知诰为东海郡王。

      

              公元937年,杨溥被迫让位,徐知诰正式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都城。

称帝建国后,徐知诰改名为李昪,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登上帝位后,徐知诰继续实施仁政,为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辽开战的结果如何?

      

              公元946年,辽国指使赵延寿和瀛州刺史诈降后晋,暗送假情报。

十月,晋中计,任杜威为元帅、李守贞为副帅,率宋彦筠等诸军击辽。

杜威早存卖国的奸心,要求禁军都随大军出发。

杜威派密使去见辽主,要求重赏。

辽主对密使说,赵延寿资望欠高,怕不够做皇帝,杜威来降,该让杜威做。

杜威大喜,决计投降。

      

              同年十一月,晋军至瀛州,州城城门洞开、寂若无人,杜威不敢轻易进取。

被切断了粮道和归路后,杜威便与李守贞密谋降辽。

辽军因此得恒州,而后南下,派张彦泽率骑兵2000先取开封。

张彦泽长驱直入,出帝作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李氏也上降表,自称“新妇李氏妾”。

至此,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到了开封,遣骑兵300押石重贵一家男女到辽国。

这个亡国奴被安置在建州(在今辽宁),忍受无限耻辱,苟活了18年,到公元964年才死去。

      

              谁建立了后汉?

      

              刘知远,沙陀族人。

刘知远小时候性格很内向,平时寡言少语,体质较弱,经常得病,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由于生活困难,他不得已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女婿。

在宗法社会,这种女婿叫做赘婿,社会地位几乎到了最底层,备受歧视。

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刘知远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

刘知远不甘心这样混一辈子,寻机干一番事业。

不久,他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

刘知远曾两次救了石敬瑭,石敬瑭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就重用他,任命他为兵马总管。

      

              石敬瑭做了“儿皇帝”后,想削弱刘知远的权力,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调出京城,后来干脆免除了他禁军统帅的职务。

刘知远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专心经营河东地盘。

石敬瑭死后,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对契丹态度开始强硬起来。

在后晋和契丹的3次大战中,刘知远没有派一兵一卒相救,而是坐收渔翁之利。

公元947年,刘知远听从了部将郭威的建议,在太原称帝。

但他为了笼络军心民心,宣布用石敬瑭原来的年号,不用石重贵的开运年号,进入洛阳后,他才正式改了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为后汉。

      

              谁的继位标志着后汉的灭亡?

      

              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18岁从军。

后晋末,曾协助刘知远建后汉,任枢密副使。

刘知远做了11个月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刘承祐即位,史称后汉隐帝。

郭威时任枢密使,负责征伐之事,并平定汉中、永兴、凤翔三镇叛乱。

      

              隐帝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约束他的杨邠、史弘肇、王章、郭威4位大臣产生不满情绪,便想除掉他们。

李太后反对他这么做,刘承祐竟说:“国家大事,闺门里的妇人知道什么。”

于是,隐帝将杨邠、史弘肇、王章3位大臣杀死后,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郭威被迫发动兵变,南下攻打汴京。

不久,刘承祐被一起逃亡的宠臣郭久明杀死。

郭威入城后,让李太后主持政事,另立刘赟为帝。

      

              公元950年,郭威率大军前去抗辽,行到澶州时,数千名将士鼓噪起来,将黄旗披在郭威身上,要拥戴郭威为皇帝,当时四周呼喊万岁的声音惊天动地。

于是,郭威率大军返回东京,后汉百官都出城迎接,并劝他登基为帝。

郭威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自任监国。

第二年正月,李太后无奈下诰书,授与郭威皇帝玉符,郭威即位(是为后周太祖),国号周,改元为广顺。

后汉从此灭亡。

      

              北汉由谁建立?

      

              刘崇,刘知远的弟弟,后改名为刘文。

刘崇长相出众,有一副美髯,而且重瞳。

但刘崇年轻的时候嗜酒成性,又喜好赌博,基本上也是个无赖。

20岁时,他应募到河东李克用的军队中,后来升为军校。

刘崇自己并没有多少本事,但他有哥哥刘知远的提拔,因此升得很快,在刘知远做河东节度使的时候,就提拔他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

      

              刘知远起兵太原,做了后汉皇帝,最后驱逐了辽国势力,将原来河东这块根据地交给了弟弟刘崇掌管。

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以后,刘崇和郭威等人的矛盾开始日益加深,郭威等人对他这个权势极大的皇亲也很不放心,双方的猜疑使得他们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后来,郭威被迫发动兵变,攻下汴京后,让李太后主持朝政,并请刘崇的儿子刘赟继位,以蒙骗刘崇。

不久,郭威便称帝了,还派人将刘赟杀死。

刘崇闻讯,这才彻底醒悟过来,自己也跟着称帝,沿用后汉的国号和年号,历史上称为北汉。

      

              刘崇为报杀子之仇,也和石敬瑭一样联合辽国,但没有做“儿皇帝”,最后确定了叔侄关系。

但刘崇出兵北周三战三败,第3次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后受到惊吓而死,终年60岁。

      

              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成效如何?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义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

柴荣是郭威的内侄,其姑柴氏为郭威的圣穆皇后。

柴荣幼时在郭威家住,为人谨厚,深得郭威喜爱,郭威收为义子。

柴荣成人后气貌英伟,善骑射,性沉重寡言。

公元950年,郭威出任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柴荣为天雄牙内都指挥使;同年底,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后,柴荣被任命为澶州刺史、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柴荣即位后,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改元显德。

      

              柴荣继郭威为帝后,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继续进行整顿,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对内,柴荣命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简选禁军,整顿军队;重用贤臣王朴;诏令抑佛;敕令立监采铜铸钱;颁发均田图;扩建开封外城。

对外,柴荣亲征北汉;夺取后蜀秦(治今甘肃秦安北)、阶(治今甘肃武都)、凤(在今陕西)等州;南唐称臣,尽得南唐江北14州60县;北征辽国。

公元959年,柴荣病逝,年仅39岁,其7岁幼子柴宗训即位。

      

              周世宗柴荣在位6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革除陈俗陋规,减免苛捐杂税,整顿法制,裁汰冗兵冗将,重建军队,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又筹谋统一大业,是五代颇有作为的君主。

      

              谁是五代争议最多的宰相?

      

              唐朝灭亡以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历史上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起来称为五代。

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和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

这些朝代统治的年代都不长,合起来也不过54年。

这期间皇权更迭,将相沉浮,但有个人像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摆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宰相冯道。

      

              有一次,冯道请人为他讲解《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当时规定宰相的名字是必须“避讳”的,也就是不能说“道”字,而要用其他说法来代替。

那人战战兢兢地念道:“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冯道哈哈大笑,让他直言不讳即可。

      

              周世宗为何要大力灭佛?

      

              五代时,历梁、唐、晋、汉40年,佛教又渐渐复苏。

僧侣又销铜钱铸造大佛,以致铜不足用。

到后周世宗柴荣继位,他力图富国强兵,统一全国,遂下令在后周境内禁佛。

      

              据说,那时镇州(今河北正定)有一大佛,极为灵应,香火颇盛。

禁佛毁像的诏书传来很久,无人敢去触毁大佛。

柴荣说:“佛是舍己为人的。

为了众生,可以布施自己的生命。

为了百姓,怎会舍不得铜像呢?

假若布施我的身体对百姓有利,我是绝不吝惜的。”

柴荣不信邪,亲到寺中,以巨斧砍了佛面,大佛被砸碎,用来铸铜钱了。

      

              柴荣大力禁佛,态度坚定,成果显著。

时有佛寺32900多所,被废掉30300多所。

铜像被用来铸钱,铁像销后铸成农具,僧尼们被迫还俗拿起农具去耕种土地了。

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灭佛。

四次灭佛,又概称“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一宗,即指周世宗。

(https://www.bqduo.com/biquge/74_74559/c4216978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bqd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qduo.com